找到相关内容16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身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

    人们称他为大慈大悲的觉者的原因所在。 人类内在的痛苦与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,关键点都纠结在这里——身心,生死,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,也是解决所有痛苦的关键。如果能真切地看到生命只是一个“流”,所有的痛苦将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2887495.html
  • 慧普法师:从“六祖坛经”的“忏悔品”谈个人的忏悔经验

    句话。 (二)如果一直执着自己所受到的痛苦,就不可能感受到对方的难过,“事情”就会持续纠结着,加深彼此的痛苦,若能先把自己的情绪摆一边,真诚向对方忏悔,渐渐的就能感受到对方的不平,如此一来,彼此间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0988080.html
  • 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微细处修炼忍辱

    身上,对我们的言谈举止横加指责。加上长期的亲密相处过程中,可能会有很多的情绪纠结没有解开。虽然你心里明白父母是爱你的,但是他们所说的、所做的、所要求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你喜欢的,不是你愿意的, 此时,你又...

    慈成加参仁波切

    修炼|忍辱|慈成加参仁波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11809325480.html
  •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“和合“观念

   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“和合“观念  内容提要:中国文化中的"和合"观念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呈现往往是与其他基本观念纠结在一起的,本文由此角度切入,系统清理、分析了"和合"观念与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爱有等差观念...具体历史语境中。因此,考察"和合"观念,一方面,不仅要从字源学角度厘清其本义、引申义,从古代文献中提取若干相对孤立的文本资料加以引证,更要重视此观念与其他基本观念纠结互动的联系,理解其真实而非抽象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0574215.html
  • 梁漱溟的出世间与随顺世间

    ldquo;出佛入儒”,但并非归儒弃佛,而是重新安立儒佛二者的位置,使之各适其所,表现出了入世的现实情怀和出世的终极托付之间深刻而复杂的纠结。   本文即以梁先生的出世间与随顺世间的两难...梁漱溟在思想进路上表现出短暂的双向拣择:因激愤于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而倾向于社会主义,又因纠结于人生之苦乐一大问题而醉心于佛教。但为时不久,在痛苦到了不能自持而“两作自杀之谋”...

    景海峰

    梁漱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747525122.html
  • 梁漱溟的出世间与随顺世间

    并非归儒弃佛,而是重新安立儒佛二者的位置,使之各适其所,表现出了入世的现实情怀和出世的终极托付之间深刻而复杂的纠结。  本文即以梁先生的出世间与随顺世间的两难抉择为题,略抒己见。通过对这位世纪哲人徘徊...[3]  于是他退出了《民国报》,也自动脱离了由同盟会改组后的国民党,隐居在家中。这时的梁漱溟在思想进路上表现出短暂的双向拣择:因激愤于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而倾向于社会主义,又因纠结于人生之苦乐一大...

    景海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746338.html
  • 古奥义书(Upani.sads)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

    不稳固、不恒常,且舍离一切,其无止的生命锁链已获终结(解脱)。[15]他因而脱离贪婪、嗔恨、愚痴、无知,永远脱离于其纠结,[16]而成为完人(arahanta)。  后期的初期佛典清楚地说明,无知使人...[23]简言之,八正道即是中道:中道的观点在于避免落入极端的偏见,而八正道则是解决由无知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及错误行为之要津。  基本上,无知是一种心理的及心灵上之束缚。因它不仅被视为一种纠结、倾向,且...

    林煌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052384.html
  • 爱情的智慧——圣严法师看爱情

    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,不妨以尊重的心态,心悦诚服、欢欢喜喜、平平静静去面对、解决,心中的纠结,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。   爱情里的关系,并不是在互相执着、纠缠和占有,而是互相的贡献、成长和学习。能够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情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44043286.html
  • 四正勤修行浅释

    很容易把苦恼干扰故意抛开,利用一些更强烈的刺激、兴奋来取代内心的不安痛苦。实际上,这些用来取代内在不安的刺激,虽可以暂时“忘却”烦恼,却不能真正解除痛苦,反而使得烦恼纠结更加扩大延续。  所以修行的...

    吴姿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148598.html
  • 对佛教在中国异化的思考

    本原”的纠结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直觉主义或神秘主义的陷阱之中;对本体论的讨论必须被置于认识论的统辖之下、而不是相反。对本体论的执著往往是将信仰异化为宗教的开始,这一点不仅导致佛学异化为佛教、儒学异化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652234.html